生态环境部一周要闻(3.3-3.7)8
发表时间:2025-03-11 09:37 政策与标准体系持续完善 本周,生态环境部围绕绿色低碳发展密集出台多项政策。3月3日,《耐火材料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旨在完善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体系,推动行业污染治理。同日,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促进企业温室气体信息自愿披露的意见》,提出到2027年基本建立企业温室气体信息披露体系,强化企业环境责任。3月5日,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将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提出建立零碳园区、零碳工厂,并扩大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范围。 绿色低碳转型加速推进 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取得重要进展。3月6日,首批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完成登记,涉及9个项目,预计年均减排超3500万吨二氧化碳当量,为绿色低碳项目提供市场化激励。浙江省同步启动零碳工厂培育计划,每年遴选10家企业探索减碳路径,形成可推广经验。此外,深圳市签发首笔节能减排项目碳普惠核证减排量,覆盖高效制冷机房领域,标志碳普惠体系向工业领域延伸。 环境治理技术应用创新 生态环境部在污染防治技术推广方面持续发力。3月3日发布的《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发展报告(2024)》显示,2024年生态环保产业营收超2万亿元,从业人员达340余万人,成为绿色发展的核心力量。同时,新污染物治理工作加速推进,甘肃省召开专题培训会,强化化学品环境风险管控。 部长动态与监管强化 3月8日,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在两会“部长通道”展示北京大气监测滤膜,对比10年前灰黑色与当前灰白色滤膜,强调污染防治需持续攻坚。他提出以高水平保护促进高质量发展,推动钢铁、化工等行业深度减排。同日,生态环境部(国家核安全局)与中核集团召开年度对话会,强化核安全监管责任落实。 地方行动与生态修复 地方层面,甘肃省谋划打造“疆煤入甘”氢能走廊,并推进沙漠、戈壁新能源基地建设。青海省开展生态保护红线技术审核,推动形成全国“一张图”管理。多地生态环境部门结合“三八”妇女节开展环保宣传,提升公众参与度。 本周系列部署彰显生态环境部以系统性思维统筹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决心,为美丽中国建设注入新动能。
文章分类:
行业资讯
|